肥皂的起源(參考資料:維基百科)  

關於肥皂起源的傳說很多,據史料記載,最早的肥皂配方起源於西亞美索不達米亞。古羅馬人常向神祇獻祭動物,最有名的獻祭所,就在台伯河流域(Tiber River)的肥皂山(Mount Sapo)上,肥碩的牛羊被帶到肥皂山頂,宰殺後放在材薪堆起的壇上焚燒,熊熊火焰將動物脂肪燒成液態油脂,與材薪的灰燼混合,隨著雨水流入山下沿岸陶土中,河邊村落的婦女,每天帶著日用器皿與衣物到河邊清洗,然而不經意沾上陶土的器皿,清洗時卻出現微細泡沫,油膩髒污的部分經過泡沫搓洗後,反而更加乾淨,婦女們便一傳十,十傳百的宣傳泡沫陶土的潔淨效果,而肥皂就這樣被發現了。

 

又有一傳說肥皂的發明是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。傳說在西元前7世紀古埃及的一個皇宮裏,一個腓尼基廚師不小心把一罐食用油打翻在地下,他非常害怕,趕快趁別人沒有發現時用灶爐裏的草木灰撒在上面,然後再把這些混合浸透了油脂的草木灰用手捧出去扔掉了。望著自己滿手的油膩,他想:這麼髒的手,不知道要洗到什麼時候才能洗乾淨啊!他一邊猶豫著一邊把手放到了水中。奇跡出現了:他只是輕輕地搓了幾下,那滿手的油膩就很容易地洗掉了!甚至連原來一直難以洗掉的老污垢也隨之被洗掉了。這個廚師很奇怪,就讓其他的廚師也來用這種灰油試一試,結果大家的手都洗得比原來更加乾淨。於是,廚房裏的傭人們就經常用油脂拌草木灰來洗手。後來法老王也知道了這個秘密,就讓廚師做些拌了油的草木灰供他洗手用。

 

姑且不論那種說法才是正確的,這都說明了人們在幾千年以前就懂得運用動物脂肪與草木灰(鹼)來洗滌。

 

18世紀法國人利用鹽及石炭製作人工蘇打,取代傳統自灰燼中取出的汁,從此結束了從草木灰中製取鹼的古老方法。19世紀,德國人發明以電氣分解食鹽水來製作氫氧化鈉,這種鹼稱為苛性鈉;自此之後,苛性鈉的普及,得以讓肥皂從原本只有王宮貴族買得起的商品,搖身一變,變成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。19世紀末,製皂工業由手工坊最終轉化為工業化生產。20世紀中期合成化學和石油化工的發展,為洗滌提供了廉價的化工原料,促使了合成洗滌劑的興起,使得肥皂工業的發展,產生了很大的變化,曾經有一段時間,肥皂的產量明顯下降。

 

肥皂之所以能去污,是因為它有特殊的分子結構,分子的一端有親水性,另一端則有親油脂性,在水與油污的介面上,肥皂使油脂乳化,讓油脂溶於肥皂水中;在水與空氣的介面上,肥皂圍住空氣的分子形成肥皂泡沫。原先不溶於水的污垢,因肥皂的作用,無法再依附在衣物表面,而溶於肥皂泡沫中,最後被整個清洗掉。

 

由於手工肥皂有其特有的性能,製皂用的油脂屬天然且可再生的資源,對環境無危害,使用後二十四小時內會被污水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分解,不會有污染河水、湖泊、大海的環保問題。活在現代生活便利的我們,不得不感激造物的奧妙與老祖先的智慧,讓我們現在有這麼多種的清潔用品可用。然而急於營利的商人,在肥皂裡添加化學成分、色素、香料、防腐劑、硬化劑、抽走裡面有價值的甘油成份,讓現代人開始出現不少皮膚問題,其實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有跡可循、逐步累積下來的,有時我們不得不思考,我們是不是過於沉浸產品的包裝或廣告字眼,大家總是希望肥皂又香、又漂亮、但又要溫和不傷皮膚,又要洗起來滑嫩,因此教育消費者是「製皂」幸福,非常重要的第一課。

 

 

 ※本文參考維基百科,本部落格所使用的資料若有侵害您的權益,敬請告知,我會立即刪除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手工皂 環保 清潔
    全站熱搜

    smef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